close

《異鄉人》是現代法國著名作家卡繆(Albert Camus)於1940年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入侵巴黎時,他成為反抗極權的地下組織份子後所完成的。

內容是反應出當時歐洲普遍無道德的空白狀態,人的本質是孤獨的,卻又不得與其他人發生牽連,共建一個看似秩序、和諧的社會狀態,如此的矛盾和對立,正是卡繆作品中所要闡述出的永恆主題。

 

作者卡繆生於1913年,一歲時父親死於一次世界大戰,於是全聾、口吃不識字的母親帶著他和哥哥投靠外祖母,加上殘廢的舅舅,一家人生活在貧窮中,在卡繆的一篇文章中他曾說:「支配我童年美麗的太陽,消弭了我所有怨恨之盾,我雖然過著貧困的生活,卻也享受著生活。」貧困並未成為阻礙他的力量。『異鄉人』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。

 

主角莫梭是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,任職一家船務公司。

有一天莫梭突然接到安老院的通知:母歿,明日下葬。節哀順變。

喪母之痛,在一般人心中應該是種難以言喻的傷痛,也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平復,但莫梭在亡母靈前及參與葬禮過程中,並未流露出太多悲傷的情緒,反而是一種冷淡,認為這只是件小事罷了。

等到葬禮結束,滿心喜悅回到家倒頭就睡,醒來之後,決定去游泳,路上巧遇他以前的同事瑪莉,相約去看了一部喜劇電影,當天晚上,就和瑪莉有了超友誼的關係,之後,他一如往常工作、和瑪莉約會取樂,老板想派他去巴黎處理業務,他拒絕了,他說:「一個人永遠都不會改變他的生活,什麼生活都是一樣的,況且每種生活都有它好的一面,我對現狀並無任何不滿。」淡然不積極的態度,對未來前途的輕視,正是莫梭一慣的調調。

 

這種生活模式因鄰居雷蒙而終止,雷蒙為了阿拉伯情婦的不貞而出手打她,莫梭毫無意識的捲入了這件糾紛。

在一個日照強烈的星期假日,雷蒙、莫梭、瑪莉相約到海邊玩,他們和雷蒙情婦的哥哥等阿拉伯人起了肢體衝突。之後,莫梭單獨在海灘上漫步,正當急欲尋覓一個涼蔭避暑時,恰巧遇上先前的一個阿拉伯人,並持刀挑釁他,由於酷熱的昏眩,刺目的陽光,從這時起,世界全變了調,莫梭全身僵硬地拿出手槍射殺了阿拉伯人,且不由自主地又補上四槍。

 

莫梭因謀殺的罪名被起訴並接受審訊,他在在等候判決中,神父多次勸他信服上帝以求的永生和心靈的平和,但他拒絕了。在審判法庭上,檢察官將莫梭對於母親逝去的漠然,給予極強烈痛斥這和世俗的價值觀是不符,並認為像他這樣一個不具道德感的人應該在純樸的社會中消失。而他卻不會自己積極抗辯。

 

在監獄等待死神來迎接,神父的拜訪讓莫梭不感興趣外也不想討論,他甚至期待行刑那天能聚集許多觀眾用憎恨和厭惡來歡送他離去。

 

心得:

故事的開端即瀰漫著一股世人對於情感所尋常的慣例,顯現出極端的淡漠和酷冷

「今天,媽媽死了,也許是昨天,我不確定。」

嚴肅的主題和冷淡的漠視塑造出主角內心與現實的衝突狀態。

當時一位白人殺了印度人只會被問罪但不至於死刑,檢察官跟預審推事代表著一般世俗所接受的宗教跟社會態度。

死刑是因為他太冷血,他不對他母親的喪禮表達哀傷、不對槍殺印度人的懺悔。他也不和律師合作,不積極為自己辯護,使得最後的判決讓律師無可奈何。

說是殺人犯罪事實的懲罰,不如說是由於他違反了一般大眾所認定的道德觀念。

但這些對主角來說,都不重要,他認為只要他死了一切都結束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 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